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 :722cc大发彩票- - MBA智库 - MBA智库百科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722cc大发彩票- - MBA智库 - MBA智库百科

来源 :722cc大发彩票2021-06-30 17:48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读书者说】

  作者: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当我跟随演员们的脚步缓缓走进沧浪亭 的那一刻,忽然产生一种穿越时空 的恍惚感 ,不知道是自己走进了历史 ,还 是历史来到了现实 。感谢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 ,它让以往案头密密麻麻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眼前鲜活亮丽的风景 。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苗怀明 译注 中华书局 苗怀明提供

  一部非常纯粹的文学经典

  到底是身处2019年11月15日观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 的这个晚上还是1780年中秋节沈复 、芸娘坐在沧浪亭乘凉 的那个月夜并不重要 ,因为这样的场景几百年来每天都可能发生,可以发生在乾隆年间苏州的沧浪亭 ,可以发生在光绪年间南京 的莫愁湖 ,可以发生在民国时期杭州 的西湖 ,自然也可以发生在当下扬州的五亭桥 。

  这 是一对刚结婚半年多的小夫妻 ,正享受着新婚带来 的甜蜜,男的叫沈复,女 的叫芸娘。虽然已到中秋 ,姑苏一带还有些闷热,他们在傍晚时分登上沧浪亭乘凉 ,先是欣赏夕阳西下,再细品皓月当空,或向外眺望,或坐下闲聊 ,一切都 是那么自然 。不需要去发朋友圈 ,也不需要刻意拍视频 ,因为这不值得显摆 ,不过 是二人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

  在忙忙碌碌、天天急着上班打卡 的现代人看来,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更多出现在影视剧里 ,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和自己 的生活有着太远的距离 ,即便是利用假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去一次沧浪亭 ,也不过走马观花,无法体会沈复、芸娘夫妻的那份闲适和恬淡 。对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我们来说,生活就是生活 ,艺术则是艺术 ,但是对这对小夫妻来说,生活就 是艺术 ,艺术就是生活 ,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这不仅仅体现为沧浪亭的中秋赏月 。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剧照 苗怀明提供

  翻开全书 ,所写不过儿女情长 ,家长里短,这样一部书何以能成为文学经典?

   的确 ,从表面来看,这可以说 是一部条件并不具备的经典名著 ,或者可以说 是一部非典型名著 。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有一些先天不利的因素 ,比如说作者沈复,他虽然有较高 的文化修养,但并没有得到过功名 ,在那个时代,这就决定了他身份 的卑微 ,没有青史留名 的机会,整天为生计而奔波,他开过字画店,做过幕僚,还到广东贩卖过货物,活得相当艰难。他的生平事迹别说现在无从知晓 ,就是在当时 ,也没多少人关心和知道。

  再看《浮生六记》这部书,虽然写得颇为用心 ,但别说刊刻,就连最起码的流传都做不到。沈复去世多年之后 ,都没有人知道这部书的存在,更不用说记载和评论了 。如果不是杨引传这位有心人在冷摊上偶然得到书稿 ,并将其刊印出来 ,我们今天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这么一部奇书。

  但就是这么一部篇幅不大 的书稿,被发现 的时候竟残缺不全 ,全书不过六卷 ,还遗失了最后两卷 。

  《浮生六记》能残存下来 ,已经算是万幸了,甚至可以说 是偶然,怎么也和文学经典画不上等号,两者之间似乎有着太过遥远的距离,估计当时在写作时 ,沈复也不敢有这样 的奢想 。

  奇迹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发生了,光绪三年(1877),杨引传将残存三分之二 的《浮生六记》和另外三部笔记著作即《镜亭轶事》《天山清辨》《闻见杂录》一起收入《独悟庵丛抄》刊行 。刚一面世,《浮生六记》便一枝独秀,大受欢迎,迅速风行海内外 ,书坊争相刊印 ,到当下各类版本至少有200种 ,而《独悟庵丛抄》所收的另三部笔记则一直无人提及。如果将四部书的合刊看作是一场竞争 的话 ,《浮生六记》完胜 。

  伴随着《浮生六记》 的一纸风行 ,它陆续被各类作品集收录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被拍成电影,改编为舞台剧 ,被翻译成多种外文 ,并出现专门 的研究著作 ,这些通常是衡量一部作品 是否经典 的指标 ,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 ,《浮生六记》都具备了 。

  这是一部非常纯粹 的文学经典 ,不靠作者的名气 ,不靠书商的宣传 ,靠的 是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看起来有些偶然,实则又 是必然 。

  平淡生活中最为真实 的美

  那么,这本书的魅力究竟何在?全书篇幅不长 ,并没有展现宽广 的生活面 ,也没有传奇故事和戏剧冲突,写 的不过是一对夫妻的日常生活,而且是那种很私人化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我们也正在经历着 ,日复一日,好像没什么可说的,究竟是里面的什么东西打动了我们 ?

  答案说简单也简单 ,说复杂也复杂 ,《浮生六记》 的魅力就来自它 的平淡,这种平淡既 是指内容 ,也是指风格,平淡并不一定非要和单调乏味画等号 ,它是一种美 ,一种最为真实 的美 ,只是不少人未能感悟到而已。通过《浮生六记》可以领略这一点 ,我们由此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得到人生的启迪。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拿《浮生六记》与《红楼梦》做个比较 ,这部书曾被誉为“小红楼”,可见不少读者意识到两书之间 的相似性。

  说起来也巧 ,曹雪芹去世 的时间 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 ,第二年,沈复和芸娘相继出生,这似乎构成了一种人生 的接力 ,这种接力还表现在创作上 。《浮生六记》虽然人物 、内容、情节与《红楼梦》差别很大,但其内在精神则是相通的 。不妨将《浮生六记》视作《红楼梦》的一部特殊续书。

  二百多年来 ,《红楼梦》读者的内心里一直有个遗憾 ,那就 是宝黛的爱情没有走向婚姻,因黛玉的早逝而人为中断。假如两人一起牵手走进婚姻殿堂,那该会是一个多么美妙 的结局呢?

  让我们按照生活自身 的逻辑完成这个假设 。笔者曾写过《宝黛结合又如何》一文 ,大致 的内容是 :假如宝黛结合 ,短暂的蜜月期之后,就是生儿育女。孩子 的陆续降生意味着贾宝玉、林黛玉告别青春时光 ,步入成年时代 。随着孩子长大 ,不管贾宝玉有多么不情愿 ,人生的列车必定会将他送到父亲贾政的位置上 。同样 ,面对孩子的吃喝拉撒 ,林黛玉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再去多愁善感 ,一个合格的母亲不可能在孩子成长的时候缺席 ,柴米油盐注定会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于是,贾宝玉 、林黛玉顺理成章地成为新 的贾政、王夫人 ,这意味着往日生活 的一去不复返 ,再也不能肩扛花锄去葬花 ,再也不能躺在奶奶怀里打滚,再也不能去吃女孩嘴上 的胭脂 。一切年少轻狂已成陈年往事,面对着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打着世俗和利益的各种盘算 ,不再有诗和远方,只有永远都处理不完的日常琐事。

  再过若干年 ,宝黛二人又会坐在贾代善、贾母的座位上,他们和他们 的孩子们注定会将家族年轻人一代代成长 的经历再次重演一遍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循环往复。

  问题在于,这就 是我们希望看到 的结局吗 ?

  答案恐怕是否定 的,这未必就 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自然更不是曹雪芹期待的人生。曹雪芹 是位理想主义者 ,尽管家族败落,生活困顿,但仍然保有一份梦想,在困苦的人生中给自己 ,也给读者一点亮色,让大家不要活得太世俗 。因此,林黛玉必须早早去世 ,她不能嫁给贾宝玉。随着贾宝玉、林黛玉年龄的增大 ,婚姻的选择也变得无可逃避 。于 是在他们成人之前,曹雪芹残忍 的拉上了大幕 。

  老实说 ,笔者的这篇文章写得有些过于感伤和悲观,未能直面日复一日 、高度重复 的日常生活。《浮生六记》实际上延续了这个话题 ,却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一个更符合生活逻辑 的答案。

  可以把沈复和芸娘 的婚姻视作宝黛结合的现实版。两人十三岁订婚,十八岁成亲,说不上青梅竹马,却也称得上是情投意合 。虽然他们的家世不如宝黛显赫,但四人秉性相近,都是属于聪俊灵秀的那种人 ,也就是《红楼梦》第二回里所说 的正邪交赋。生在公侯富贵之家 ,就是情痴情种;长于诗书清贫之族,就是逸士高人。前者 是宝黛 ,后者是沈复 、芸娘。

  从今天 的视角来看 ,十八岁结婚 ,意味着青春期 的过早结束和成人世界的提前到来,这 是曹雪芹不愿意面对 的 。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实际情况并不像曹雪芹担心的那样乏味,沈复 、芸娘成亲后,生活确实平平淡淡 ,不外乎柴米油盐,但两人过得有滋有味,非常投入 。两人或沧浪亭乘凉 ,或泛舟太湖 ,或改扮装束出去招摇 ,尽管这样 的日子并不算多。居家 的时候,两人因陋就简 ,把庭院 、居室收拾得整洁雅致 。

  这样的生活其实也是我们的生活 ,何以沈复夫妇过得如此开心?关键在心态不同。沈复、芸娘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 的每一天 ,努力发现生活中 的情趣,本来就没有过多过大 的奢想,小小 的收获都能有一份欣喜。如果把目标定得过多过大,满足的日子注定大大少于不满足的日子,正如人们常说的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这并非自我麻醉的阿Q精神 ,而是一种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 ,再说即便每天愁眉苦脸,日子就会因此而改变吗?

  这就是《浮生六记》给读者留下 的启示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奇迹,但绝大多数人 的生活注定平平淡淡,努力过好每一天,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和快乐 ,也许这才 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从这一点来说 ,曹雪芹的担心有些多余,宝黛的家庭条件比沈复夫妇优越很多,他们结合之后 ,生活未必就那么单调,也许比沈复更加丰富多彩,至少是存在这种可能性 的 。相信读者从《浮生六记》获得 的共鸣比《红楼梦》更多,毕竟沈复夫妇 的生活离我们更近,他们 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生活 。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俞平伯《题沈复山水画》 苗怀明提供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独悟庵丛抄》本《浮生六记》 苗怀明提供

  乐观又平凡 的人生态度

  《红楼梦》没有写到宝黛 的结合,以悲剧而告终。《浮生六记》虽然写到了沈复 、芸娘的婚姻生活 ,也仍以悲剧而告终。两者同样 是悲剧 ,但内涵却各有不同 。贾宝玉的出家是要告别往日 的生活 ,而沈复撰写《浮生六记》则 是记下自己对往日生活 的留恋。平平淡淡的生活 ,早已习以为常,也许充满烦恼,一旦这种生活因家庭变故或其他原因而中断,马上就变得无比珍贵。人不能总 是生活在记忆中 ,珍惜已经拥有 的一切 ,随遇而安,这也许是《浮生六记》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

  全书所写,不管 是欢乐还 是悲伤,一切都那么平凡普通,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惟其平凡普通 ,作者才不需要装腔作势 ,不必矫揉造作 ,对那些厌倦了说教训斥、读腻了高头讲章 的读者来说,感同身受,从书中可以看到自己,从而引起强烈共鸣。真情实感 ,平淡自然 ,这就是《浮生六记》最大的特点,也是它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 。

  转眼二百多年过去,尽管我们使用了手机、电脑,尽管地球已经变成了村庄,但我们并未走出《浮生六记》的时代,沈复 、芸娘追求 的幸福我们仍在追求,他们遇到 的烦恼仍在困扰着我们 ,书中的事情昨天发生在沈复夫妇身上 ,今天也同样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这本书的价值因岁月 的积淀而变得更为丰富多元。

  探讨这个话题可以从一个假设开始,假如沈复 、芸娘生活在当下,他们的人生悲剧可以避免吗 ?只要认真阅读作品就可以知道 ,他们 的悲剧在当下照样可能发生 。芸娘 的病逝固然与家境贫困 、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有关 ,但问题在于,假如她生 的是无药可治 的绝症 ,即便再好 的医疗条件也没用 ,任何时代都会有悲剧的发生 ,不能把什么悲剧都甩锅给封建礼教 ,这实际上 是一种变相的推卸责任 。

  沈复夫妇生活 的困顿固然与父母有关,父亲将他们逐出家门 ,这 是他们不幸的开始 。这种家庭的不和谐现在照样存在,不能都归结为封建礼教。沈复父亲做事比较粗暴武断 ,这 是不可否认的 ,但沈复夫妇自身难道就没有问题吗 ?沈复作为儿子 ,没有处理好与父母、弟弟 的关系 ,作为丈夫不能保护生病的妻子,作为父亲不能给两个孩子幸福安宁 的生活 ,板子不能都打到父亲身上,老人即便有过错,也负不了这么多责任,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宽容开明 ,宽容开明只能作为一种运气 ,可遇而不可求 。作为儿媳的芸娘多管闲事,做事莽撞 ,恐怕就不能仅仅用天真来辩解,毕竟都 是成年人了,毕竟也 是孩子的母亲了 ,处理好与公婆 的关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

  芸娘的美丽、聪慧和善良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 的印象 ,大家为她 的不幸感到同情和惋惜 ,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她的另一面 ,那就 是幼稚 、天真,作为成年人 ,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夸赞 的优点 ,做事欠考虑,把本来应该和谐 的家庭关系弄得一团糟 ,人不能永远停留在天真阶段。假如宝黛结合的话 ,大概率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且问题只会更棘手 ,贾府 的生活远比沈家要复杂,如果发生冲突 ,矛盾只会更加激烈 。

  芸娘是全书中最让读者牵挂的人物 ,她之所以如此可爱迷人,固然是出自其个人 的禀赋 ,但不能不说她是因作者沈复而美丽。 是作者可贵 的开明、包容和爱心,给她提供了展现美丽人生 的舞台 ,并将这些美好瞬间用文字记录下来 ,尽管这个舞台实在太小了。可以想象,如果换成一个俗不可耐的男人 ,比如《红楼梦》里的贾赦 、贾珍之类 ,芸娘还能有这些逸闻趣事吗?要知道在那个时代 ,妻子 的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丈夫手里 。有什么样的丈夫 ,就会有什么样 的妻子。是沈复培养和塑造了一位可爱迷人 的妻子 。当然这样的培养、塑造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芸娘自身性格及为人处世的缺陷给自己同样也给丈夫带来了很多麻烦。

  书中 的沈复 是一位有才气、有个性 的文人形象,相信这也是他有意留给后人 的自画像。他虽然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困顿 ,但依然保持着难得的自尊 ,苦中作乐 ,享受人生 ,享受生活,即便 是在借钱回家的路上,也要顺道到虞山一游 ,这种乐观旷达 的人生态度难能可贵 ,对每个有着类似不幸遭遇的读者都是一种安慰和启发。《浮生六记》虽然写了不少人生的苦楚和无奈 ,但字里行间丝毫找不到那种毫无节制 的宣泄和哀怨,而且作者 的享乐也不 是醉生梦死,自甘堕落的那种。他不仅热爱生活,而且懂得如何生活,尽管生活贫寒,但充实而有趣。看看他讲盆景 、家居的那些文字,就可以知道,他绝非泛泛而谈,而 是一位真正的行家里手 。从摹写山川风景的那些文字,可见其独到 的鉴赏眼光 ,他不喜欢苏州的狮子林,不喜欢扬州的五亭桥,不喜欢南昌的滕王阁,但并非故意在唱反调 ,而 是能讲出一番道理,给人以启发。

  如果生活在当下 ,具备这样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 ,相信沈复不至于沦落到没饭可吃 的程度,他可能是位大学教授,可能 是位园林专家 ,也可能是位成功 的商人。这并不是说,现在就一定比那时好 ,但最起码实现人生的机会及评判成败的标准要相对多元一些,人生舞台相对要大一些。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二百多年间 ,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太大的变化。沈复笔下 的苏州 、扬州、杭州、广州 、荆州,地名还 是原来 的地名 ,位置还在原来 的位置 ,沧浪亭至今依然游人如织。但有了一部《浮生六记》之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往日 的风景又多了一层内涵和魅力 ,这不是眼睛能看到 的,需要用心去体会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11版)

722cc大发彩票

中新社70年丨58年前 ,中新社专访了李四光……******

  新闻 是历史 的初稿。

  在八月中旬的一天 ,在中新社香港分社 的一个房间里,从沉寂了几十年 的新闻稿件里,我分明闻到了历史 的味道 。

  那 是一捆捆用牛皮纸、塑料绳打包好的《中国新闻》电讯稿刊,牛皮纸上有毛笔或钢笔书写的“中国新闻 ,19XX年X月——X月”字样 ,它们刚被同事们从仓库里搬出来 ,解开绳子 ,从泛黄的书页中散溢出的陈年的味道,即使是戴着口罩也闻得到 。

  尘封 的稿件

  “是为了庆祝中新社成立70周年要整理资料吗 ?”我首先想到 的答案被中新社香港分社技术部主任唐建生老师否定了。

  他告诉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日前致函中新社总社称,《李四光年谱》中提到 ,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在1964年为中国新闻社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科学事业 的专论。

  但中国科协没有保存资料,希望中新社协助,而中新社总社现有的资料中,也没有发现这篇文章 。

  于是,寻找尘封58年新闻稿件 的任务 ,落在了中新社香港分社身上 。

  中新社香港分社是中新社在境外建立 的规模最大的分社 ,也 是中新社在境外建立 的第一个分社 ,始建于1954年6月 ,后成立“《中国新闻》代销处” ,出版发行港版的《中国新闻》 ,刊印中新社电讯通稿,代销中新社电讯通稿 、图片、专稿 。

  在中新社香港分社供职38年的市场部副经理吴育生老师 是地地道道的港人 ,1984年入职时在发行部,参与印刷、装订、发行工作 ,对《中国新闻》电讯稿刊 的过往再熟悉不过 ,寻找专访李四光稿件 的任务自然而然就由他担纲了。

▲唐建生(左)、吴育生(右)在成堆 的稿刊中寻找58年前 的稿件

▲唐建生(左) 、吴育生(右)在成堆 的稿刊中寻找58年前 的稿件

  但关于这篇稿件的信息是模糊而有限 的,只知道年份,只知道关键词是“李四光” 。好在《中国新闻》电讯稿刊封存时候标注有年份,吴育生老师找出1964年 的所有稿刊,循目录和标题逐页寻找。

  因为保存得当 ,即使时光久远,这些“故纸堆”没有遭受蠹虫 的啃噬 ,没有遭受潮湿 的侵蚀 ,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稿刊用纸薄如蝉翼也完整无缺,铅字排版 的印刷也清晰如昨 。

  回溯历史

  翻开一本本电讯稿刊 ,仿佛进入时空隧道,那些已成为历史的新闻跃然纸上 ,令人感慨。

  逐页翻至1964年9月16日时,目录中出现 的标题《李四光谈青年科学技术队伍 的成长》,让吴育生老师眼前一亮 。这篇消息 的导语 是这样 的 :

  中国新闻社北京15日消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最近对本社记者说 ,新中国成立十五年来 ,科学技术队伍迅速壮大 ,仅中国科学院系统 的科学研究人员 ,就比解放前增加一百倍以上,其中绝大部分 是解放后培养出来的年轻人 。

  文中还提到 ,李四光说 ,旧中国给许多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 :似乎中国人不出国留学 ,就不能成为像样的科学家。

  当然,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外国 的一切先进经验 ,但更重要 的 是自力更生地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消息 的结尾写道 :李四光最后说,青年科学技术队伍的迅速成长 ,是国家自力更生发展科学事业 的一个重要成就 。他作为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看到科学事业有了优秀的接班人 ,感到无限欣慰。他深信中国的科学事业在党 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在新老科学家 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更迅速的发展 。

  1500字 的长消息 ,对于以“中新风格”享誉新闻界的中新社报道来说,实属罕见。后经上报总社并和中国科协确认 ,这条中新社消息就 是《李四光年谱》中提到 的文章。

  稿件找到了,而我对于这些“故纸堆” 的兴趣却更浓了,我开始从中寻觅 、了解中新社 的历史 。

▲最早一期的《中国新闻》电讯稿刊发行于1954年2月13日。遗憾的 是现存稿刊是在1954年2月14日发行的第二期。稿刊为竖排,标注着“中国新闻社编印”,登记证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登记证新字第十五号,定价每份人民币一千元(折合现行人民币一角)、港币两角。注册地址则有两处 :广州市惠福西路毕公巷十二号,广州市邮箱三零七号;北京市王大人胡同六十七号 ,北京市邮箱五十四号。▲最早一期 的《中国新闻》电讯稿刊发行于1954年2月13日。遗憾的是现存稿刊 是在1954年2月14日发行的第二期 。稿刊为竖排,标注着“中国新闻社编印” ,登记证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登记证新字第十五号,定价每份人民币一千元(折合现行人民币一角)、港币两角 。注册地址则有两处:广州市惠福西路毕公巷十二号,广州市邮箱三零七号 ;北京市王大人胡同六十七号 ,北京市邮箱五十四号 。▲在收录着《李四光谈青年科学技术队伍 的成长》一文的1964年9月16日那期, 是第3823期,稿刊信息唯一 的变化在于定价 ,调整为每份人民币2角5分、港币6角。▲在收录着《李四光谈青年科学技术队伍 的成长》一文 的1964年9月16日那期 ,是第3823期,稿刊信息唯一的变化在于定价,调整为每份人民币2角5分 、港币6角。▲1991年9月2日的第91208号稿刊为竖排 ,发行方为“中新社香港分社” ,注册地址为:香港轩尼诗道三四二号九楼,定价已不再显示。▲1991年9月2日的第91208号稿刊为竖排,发行方为“中新社香港分社”,注册地址为 :香港轩尼诗道三四二号九楼 ,定价已不再显示 。▲1997年7月1日发行 的第97129号《中国新闻》稿刊 ,为激光照排 ,依然是繁体字,但变为横排。▲1997年7月1日发行的第97129号《中国新闻》稿刊,为激光照排,依然是繁体字 ,但变为横排 。

  据吴育生老师介绍 ,他1984年入职时 ,还是总社把手抄的电讯稿传真过来 ,香港分社据此打字排版再印刷出来,因为主要是发给海外报章和海外华侨去看的,所以一直用繁体字 。

  他也会按照之前老同事按月整理装订的方法去做好资料留存。

  中新社前辈们用他们的辛勤笔耕为新中国留下历史 的初稿,而在目前翻阅 的有限稿刊中发现,1964年10月前 的所有稿件,都没有留下记者的名字 。但正 是这些前辈 ,为成立初期的中新社描绘出“中新风格” 的底色。

  于2000年11月入职中新社的我,看到 的《中国新闻》稿刊,已经是总社发行的简体字十六开活页本,登记证号为中国第一刊号:CN11—0001 。

  后来,活页稿刊被图文并茂 的彩印《中国新闻》报所取代,在每年 的全国两会上 ,清新活泼 的《中国新闻》报无论是在代表委员驻地 ,还 是在人民大会堂 、梅地亚新闻中心,都是一纸风行、广受欢迎。

  弹指一挥间 ,2022年10月 ,中新社将迎来七十华诞,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中新社,把所有的荣光都沉淀在“中新社电”的字里行间,为历史留存真实 、生动 、多元 的初稿,而作为一名中新社记者 ,与有荣焉 ,不敢懈怠 。

  作者:索有为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 :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722cc大发彩票看起来很优雅 奔驰全新C级正在纽北测试
2024-06-07
722cc大发彩票 5本意境优雅的经典诗词解析
2024-03-12
722cc大发彩票如何设置院校梯度才合理?
2023-11-17
722cc大发彩票腾讯公布2017年第三季度业绩
2024-03-16
722cc大发彩票晋国国君为什么大多短命
2024-07-01
722cc大发彩票伊朗议会将加入上合组织法案递交总统签署
2024-03-27
722cc大发彩票斯里兰卡警方配错照片 名校大学生一觉醒来成恐袭嫌犯
2024-08-04
722cc大发彩票倪妮嘟嘴卖萌霸气举枪
2024-06-28
722cc大发彩票香港一天桥电梯疑似故障冒烟 至少7人一度被困
2024-04-26
722cc大发彩票华为方面披露股权架构:任正非有否决权而非决定权
2024-04-06
722cc大发彩票 国产“特斯拉”亮相,3.4秒破百,一看定价,车友:来一沓
2024-02-14
722cc大发彩票章子怡疑似怀二胎后首发文,与醒宝农场边摘边吃画面温馨
2024-04-26
722cc大发彩票二十四香谱烧香的含义
2024-01-30
722cc大发彩票英媒:西方不能将中国拒之门外 否则会失去更多
2024-05-21
722cc大发彩票成为了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2024-07-17
722cc大发彩票 鹅眼:不缺科幻元素,探秘中国首个火星真实模拟体验基地
2023-12-07
722cc大发彩票曾经两胜梅西的MVP 如今曼联高薪的罪魁祸首
2023-12-22
722cc大发彩票真的能“心想事成”!心理专家揭露背后原理
2024-04-12
722cc大发彩票美媒:美国将撤离其驻乌克兰大使馆人员
2024-03-27
722cc大发彩票土耳其4层高危楼轰然倒塌 居民大声尖叫
2024-02-06
722cc大发彩票卡罗拉遇到对手了!这车油耗仅7L外观气势十足,值得买
2024-04-13
722cc大发彩票爱情从来都不只有一种样子
2023-12-21
722cc大发彩票约基奇称晋级靠全队共同努力 穆雷:期待对位利拉德
2024-04-26
722cc大发彩票深陷信任危机的小红书能否破局?
2024-08-03
加载更多
722cc大发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