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 - -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 共创行业新价值
55世纪2023-01-31 16:05

学研思行共成长 凝心聚力再出发******

  【深入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上海财经大学】

学研思行共成长 凝心聚力再出发

——上海财经大学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勃欣

  “我将继续坚持以团结为魂 ,自信自强 ,为推动‘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前不久 ,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加拉斯·艾德力拜在参加学校的主题学习后分享感受 。

  连日来,上海财经大学师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表示,学校在办学治校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 的重要论述精神 ,在建设鲜明财经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的征程中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践行“厚德博学、经济匡时”校训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上财人新的贡献 。

学研思行共成长 凝心聚力再出发

上海财经大学校园风景。资料图片

  1.学懂弄通 ,从身边人身边事做起

  由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联合举办的“永远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流动教室”展览,正在上海财经大学校史馆举办。展览以中国共产党历部党章形成 的时间为顺序,讲述中国共产党党章背后 的故事。

  展览中,一批由上海财经大学师生校友捐赠的实物党章展品十分显眼,这是中共七大以来12个版本 的党章,捐赠者 是近90岁高龄 的余兴发教授。

  “青春年少时,我有幸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梦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此不断奋斗 ,积极争取入党 。”作为一名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将自己收藏的党章捐给学校 ,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党章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革命建设 的历程,更加珍惜今天美好 的生活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参观学习,并召开集中学习会 ,引导全校党员深化党章学习。

  党 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 ,特别强调教育、科技 、人才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高校当如何作为?2022年12月17日,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第一届中国经济思想发展论坛 ,聚焦“中国经济学构建:历史与未来”主题,邀请经济学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 ,从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中国自主 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助力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紧接着 ,12月23日,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近十年来学校人才工作取得 的阶段性成绩 ,系统部署下一阶段人才工作行动计划 ,明确提出 ,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工作成为领航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工程 。

  记者了解到,上海财经大学紧扣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科特色,以“学习二十大∙上财在行动”为主题 ,推出20项重点活动。通过联学联建 、座谈交流 、参观见学和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 ,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 ,将党 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位师生 。“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基层党支部书记专题学习班”和“纪检干部专题学习班”陆续开班 。“书记面对面”后勤员工与青年学生联学活动中 ,后勤员工分享自己 的经历 ,青年学生关注身边人的故事,交流各自的感受 ,身边人讲身边事 ,与身边人一起学,每一位参与者都收获满满 。

学研思行共成长 凝心聚力再出发

“千村调查”活动让青年学生扎根中国乡村。资料图片

  2.彰显特色 ,为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贡献智慧

  2022年11月12日,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的合作机构上海财经大学临港合作办公室揭牌 ,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助力新片区建设和高水平改革开放 。

  党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 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 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说 ,临港新片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上海财经大学 是具有鲜明财经特色 的高校 ,推动临港新片区对外开放、前沿产业 、科技创新 、新兴服务业等方面优势与上海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学术、教育资源有效结合,在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 的制度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 的开放型产业体系等方面深入合作,加快形成成熟定型 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使临港新片区更好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2022年12月 ,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召开,上海财经大学担任学术合作伙伴 ,协助策划和设计本次会议,并合作协办“跨境金融:探索新片区跨境投融资领域更高水平开放”研讨会 。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临港新片区将搭建“常态化”的交流沟通平台,打响“滴水湖金融湾”品牌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与上海财经大学共建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 。

  近年来,上海财经大学“顶天立地”做科研 ,致力于解决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服务上海行动计划”为依托,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 、营改增政策研究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方面服务上海建设。

  在整合已有金融 、经济、国际贸易、全球投资等领域数据库 的基础上 ,针对上海发展改革的总体需求,上海财经大学构建并定期发布“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自贸区卓越指数”“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等 ,大力推进专业化数据平台建设 ,凭借“信息库”优势 ,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取之于社会 、用之于社会”的作用,成为服务上海发展建设 的强有力助推剂。“未来 ,上海财经大学将更加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更加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刘元春说。

  3.脚踏实地,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

  如何有效地将党 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范静进行了一次尝试。不久前,她所在 的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在云端举办线上思政“千人云课堂”。主题大课以“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邀请上海财经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4位同学担任主讲嘉宾 ,思修教研室全体教师 、大一新生共计1000余人参与学习。

  “青年人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 ,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 ,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学校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 的优秀学子 ,胸怀报国热情,毅然暂时放下学业 ,赴西部支教一年 。“不久后,也许我也会去参与一次支教 ,不仅 是响应国家号召 ,更是被学长们情真意切 的分享所打动,我想去更广阔的天地磨砺自己。”课后 ,金融学院学生黄语倢说。

  最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接连召开思政课教师学习党 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书记备课会”,研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 的重要指示,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结合 ,制定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为学校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提供支撑 。

  党 的二十大报告 的学习,要原原本本学,“由词通道”——通过学懂每一个词 ,来理解全文大旨——是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为此,学校党委宣传部邀请校内专家 ,对报告中出现 的经济学 、管理学术语作出释义,配以讲疏,官方新媒体微形象“上财猫”出镜 ,词条释义搭配活泼生动 的漫画 ,让术语解释更为直观 ,同步推出系列新媒体产品,服务于广大党员群众 的学习。

  把“厚德博学”与“经济匡时”有机统一起来 ,把个体的理想融入人类前进的洪流与国家复兴 的大业之中 ,是上财人的追求。自2008年起 ,上海财经大学已持续15年开展“千村调查”,组织引导青年学子利用暑期走出校门 、深入广阔农村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并将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转化成理论性成果 。项目每年聚焦一个主题,累计派出超过2万人次学生利用暑期开展社会调查,师生们的调查足迹遍布31个省(区、市)的11000多个村庄。

  边走边思考,在行走中成长 ,在思考中积淀 。由此 ,一批批青年学子接地气、明国情 ,受教育 、长才干,在农村 、农业 、农民领域建言献策,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5版)

55世纪

古老夏布,织就新锦绣(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支持传习授徒,加快非遗产品走向市场,江西宜春袁州区——

    古老夏布,织就新锦绣(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本报记者 朱磊 王丹

    核心阅读

    夏布,是以苎麻为原料手工纺织而成 的麻布,织造技艺历史悠久 。为了推动非遗 的传承创新 ,江西宜春袁州区鼓励设立非遗研究基地 ,支持传承人传习授徒,加快工艺产品推向市场,进一步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 。如今 ,古老夏布变身版画、灯具 、帆布袋等,为更多人所知 ,也日益赋彩生活 。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隐逸轩工作坊,只见一只花纹繁复 、色泽玲珑的花瓶立在桌上 。看去像 是瓷器,拿在手中掂量却质地轻薄。“这个瓶子啊 , 是‘布’做的 。”工作坊负责人王春根笑着卖起关子。

    在袁州区 ,活跃着一群和王春根一样守护古老夏布 的人 ,他们有的致力于钻研非遗技艺,培养年轻传承者 ;有 的坚持寻找非遗与市场的结合点;还有 的聚拢懂得夏布织造 的人,带动乡村振兴。

    袁州区也努力为这群人提供更大 的舞台:探索建立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退出机制 、考核奖惩激励制度。鼓励设立传承人工作室 、非遗研究基地,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教学研究、传习授徒 ,加快工艺产品推向市场,进一步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 。

    钻研技艺 ,匠心守护古老非遗

    夏布 , 是以苎麻为原料手工纺织而成的麻布 。早在周代,中国就已用自然发酵方法加工麻料 。唐宋以来,宜春以生产优质苎麻著称 ,袁州夏布历史悠久。

    “苎麻纤维 是中空的,它吸湿排汗 、抗菌防臭 ,特别适合夏天使用。”出生于宜春万载县的王春根说,“我 是从小睡着夏布帐子 、穿夏布衣裳长大 。”

    大学毕业后,王春根偶然察觉到古老夏布的困局。“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 的夏布织造技艺在广场上现场展演 ,我自豪地和周围人介绍家乡 的宝贝,大家却都不太了解。”那两年 ,每逢春节回乡,王春根就去问村里 的老人 ,夏布如何了 ?在得知夏布因缺乏创新 、市场不畅导致生产后继无人 、千年技艺濒临失传后,王春根坐不住了 。

    王春根尝试将夏布加工成折扇、做成衣服 ,但市场接受程度都不理想 。他从博物馆里一块东周时期的苎麻印花布中得到启发 :夏布上能否进行版画创作 ?

    “如果能结合我们宜春本地的夏布,使用丝网创作 的方式将民俗画搬到夏布上 ,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王春根与宜春籍书画艺术家任静一拍即合 ,宜春夏布版画就此诞生。

    2011年 ,王春根牵头成立了夏布印花质量控制小组,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 ,先后试制了500多个印版 ,印坏了1万多片夏布 ,终于掌握现代丝网分色制版技术,解决了使用丝网版画技艺对夏布进行图案处理这一规模化生产难题 。在夏布上进行创作,结合电脑技术可以做到标准化分色、调色,从而实现标准化量产 。新创造出的版画图案 ,还可以印制到夏布制成的帆布包袋、帐子、茶席等装饰 、实用物品中 。

    创新设计,夏布走进日常生活

    穿针、引线、搓捻 、编织……上下翻飞,一只由夏布制作 的蝴蝶就出现在李凤娟手下。90后李凤娟是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也是王春根 的得意门生之一,如今她正努力让这项古老非遗为更多人所看见。

    在袁州区 ,非遗进社区 、非遗进校园等常态化活动,推动了夏布制作、版画、脱胎漆器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及其他传统工艺融入生活 。在此推动下,夏布的传承与创新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6年,王春根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创建了宜职众创空间 ,自己也成为学院在校外 的“双创”导师,带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0多个 ,参与创业人数900多人 。任静开办了宜春夏布画非遗传习所 ,传授夏布画核心技艺,并在中小学课堂授课 ,先后培养夏布画学生300多人 。

    “2016年 ,大二的我加入众创空间下设 的非遗社团 ,为基地提供夏布画作。”李凤娟学习美术设计出身,一次偶然 的机会,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盏手工灯 。正是那一盏灯,激发了她的创业灵感。结合自己在社团创作夏布画的经历 ,李凤娟设计出自己 的作品——夏布灯。

    不同 的纺织手法 ,能产出不同的夏布 。有粗质麻条,亦有柔软细腻。配以不同 的染印工艺 ,夏布可有千万变化 ,不同组合之下 ,更能做成各类造型别致 的装饰物 。夏布灯 的概念和系列作品大受欢迎,2019年 ,由李凤娟领衔 的“素手工坊”项目获得第五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

    2018年,李凤娟从学校毕业,工坊也越开越大。从工作室到研学基地,从夏布饰品 、夏布灯 、夏布枕到帆布袋,夏布衍生出众多可能性 。尤其是体验夏布制作 的研学课程,自今年8月研学基地开业以来 ,已经吸引了数千名孩子参与。

    “想让夏布流传下去,还是要让更多人接触 ,要归于生活。”李凤娟说 。如今 ,她正在酝酿自己的新作品 :丝瓜络和夏布相结合 的灯具。把晒干 的瓠子慢慢剥掉外皮,留下纹络 ,再将夏布与之拼接 ,由此作为灯具外壳。在工作室 ,已经有几盏成品灯 ,一抹柔光散开 ,照出了夏布的千变万化。

    发展产业 ,带动乡亲就业增收

    在袁州区洪塘镇袁桂香 的家里 ,靠墙一侧机器嘎吱作响,屋内悬挂着几段织成的夏布 ,袁桂香脚下不停 ,一手控制织布机 ,一手操作梭子 ,只见梭子在纱线上快速移动,一块夏布就这样在经纬纵横中织就。

    今年71岁的袁桂香曾是贫困户 。2019年开始,有着夏布织造手艺的袁桂香,进入钟福才担任厂长 的洪塘镇诚信夏布厂务工 ,每天收入近百元。

    近年来 ,为了解决苎麻原材料不足等问题 ,王春根积极推动工坊和过去生产夏布的乡镇展开合作。在钟福才的夏布厂 ,夏布生产均采用全手工制作工艺 ,他也是袁州区夏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

    如今 ,通过采取“公司+工坊+农户” 的方式,王春根在万载县、袁州区及宜阳新区等地设立苎麻制品专业合作社和苎麻制品厂 ,形成了差异化的宜春苎麻非遗产品线 。这些工坊吸纳300多人参与到苎麻种植 、麻料加工、夏布织造 、苎麻纸捞制等传统手工技艺中来,带动了乡亲们就业增收 。

    夏布产业 的发展,让王春根对于苎麻创意产业有了更多 的思考和信心。

    王春根成立了“复活”苎麻纸古法工艺 的团队 ,反复试验研究,最终于2014年“复活”失传的苎麻纸古法工艺。2015年“一种苎麻纸的制作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16年12月,“万载苎麻纸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复活古法的同时,王春根也开发新产品。截至目前,他共孵化出20多个宜春苎麻非遗IP ,研发生产的夏布苎麻制品近100个系列,单品数量达1600多个 。“苎麻易种易管理,年年都会重新生发,一年可收获三四次麻皮 。”王春根说 ,“希望通过传承、创新、创业 ,推动大众参与 ,推动产业发展。”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夏布苎麻产业“活”起来,“匠从八方来,麻品天下走。”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