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55世纪
55世纪2023-01-31 16:05

55世纪

辽宁大连火车站 :多彩活动温暖旅客回家路******

  中新网大连1月7日电 (记者 于海洋 杨毅)1月7日 是春运首日,大连站内张灯结彩 ,一串串火红 的灯笼和中国结悬挂在敞亮 的候车室、进出站口处 ,喜庆 、祥和、浓郁的节日氛围映衬着出行旅客的笑脸,给满怀思乡之情即将踏上幸福旅途的人们带来了满满 的爱和祝福。

  上午10时,随着欢快 的音乐声响起 ,在候车室中央一块以“平安春运 、有序春运、温馨春运 ,让旅客体验更美好”为主题 的展板格外醒目。这块展板首先映入眼帘 的 是鲜红 的地毯和醒目的“背景板” ,上面写着“2023大连站欢迎您” ,下方 是一个“和谐号”高铁模型,左侧小展板写有“新年快乐”,右侧小展板则 是大红灯笼造型,前方布置有兔年卡通拍照处 ,展板吸引着不少南来北往的旅客“打卡”拍照留念。

  “您好,这张‘福’送给您,祝您阖家团圆、福气满满。”当日,具有书法、绘画特长的大连市书法协会成员、大连站和大连客运段职工 、大连车站派出所民警,在候车室内设置“摊位”,现场为返乡旅客送春联和福字 ,不少旅客还亲自“上阵”,共同书写“福”字和对联 ,表达对新春的祝福和平安回家的期盼。这场“春运首日送福”暖心活动 ,瞬间成为春运人潮中一道温暖风景 。

图为大连火车站举办春运活动迎接旅客 。 隋峰 摄图为大连火车站举办春运活动迎接旅客。 隋峰 摄

  随后 ,这个站候车室内又上演了猜灯谜有奖答题互动活动 ,答对 的可领取防疫小礼包 、兔年吉祥物 、大白兔奶糖包等小礼品 ,答错 的将谜面放回,灯谜内容丰富,涉及铁路出行常识、日常生活 、党史等相关知识,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又增添了节日趣味性,给旅客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旅客张先生激动地说:“年年春运大不同,今年铁路部门推出 的暖心举措让我们回家的路格外温馨。”为更好地发挥团员青年 的突击队作用 ,该站团委每天组织20名青年志愿者,有序引导旅客进站 ,帮助旅客拿行李 ,解答旅客咨询,服务重点旅客。

  今年春运,这个站在进站口增设售票服务中心,为旅客提供咨询 、办理爱心卡和非现金售票业务等综合服务 。在客流高峰时段根据客流情况动态调整验票 、安检通道数量 ,减少旅客排队时间,采取志愿者引导等方式提高自助实名制核验闸机使用率 ,全面提高验证环节通过能力和通过效率 。在站台明显处设置了45处便捷换乘标识 ,旅客无需出站即可实现快捷换乘;设置“急客通道” ,安排志愿者引导,为距离开车15分钟以内 的旅客,提供优先安检、验证 、检票上车服务 ,方便“赶点”旅客进站乘车 。还在大连站、大连北站商务座增设自助取售票机 ,方便旅客取票 。

  与此同时,车站不断优化便民服务举措 ,营造温馨出行环境。对老幼病残孕及需要依靠器械行动的重点旅客设置专门通道 ,提供进出站、上下车帮扶服务,为有需求旅客提供接送站爱心服务卡 ,旅客拨打车站服务热线电话或12306客服电话 ,可以预约轮椅 、进出站 、小红帽等便利服务。车站“馨驰半岛”服务团队专门针对老年人 、脱网旅客等群体 ,在售票厅 、服务台安排专人进行引导,在服务台增设了改签售票专口,老年人拨打电话优先受理,为老年人线上购票 、信息查询 、预约服务提供便利 。车站还主动与机场、码头 、地铁、公交等交通部门有序衔接,协同做好旅客换乘服务工作,解决“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短板,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完)

扎根一线 ,投身良种技术攻关******

  称重 ,测量 ,观察籽粒大小、饱满度……在实验室见到党 的二十大代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时晓伟时,她正在几百份小麦种子样品前紧张忙碌 ,“这些都 是最新培育 的小麦品种 ,一部分将带到云南扩繁。”

  从事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研究工作22年,时晓伟探索出了南繁加代 、穿梭育种 、品质综合评价和试验示范同步进行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方法 ,显著提高了育种进程和新品种选育质量 。

  随着春节临近,时晓伟和同事们正抓紧分析春小麦品质,“我们利用时空 、气候差异 ,进行穿梭育种、南繁加代,从而提升品种选育质量,加快繁育速度。”

  打开编号“S22F6—1372” 的小麦样品口袋 ,时晓伟小心拈出10余粒小麦种子,轻轻捧在手心 ,对着灯光仔细查看。“这个品系粒大 ,但太瘪,黑胚重 ,可做大粒亲本 ,做品种不适合。”时晓伟说。

  对培育的小麦进行室内考种,是一项精细的技术活。时晓伟说,不仅要观察每一世代不同家系间小麦籽粒的饱满度、大小 、均匀程度 、有无黑胚、胚乳是角质还 是粉质等性状,还要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调查记载 ,综合考虑保留哪些家系进入下一世代,淘汰哪些家系 。

  来到小麦品质分析实验室,里面有揉混仪、粉质仪、拉伸仪等分析仪器 ,还有2022年新添置 的全套面包烘焙设备 。“通过面包 的组织结构、粘弹性等,分析评价面粉品质。”时晓伟说 ,只有通过全方位 、严格的品质分析 ,才能选择优质高产品系进入天津市春小麦区域试验。

  小麦品种迭代从6年6代,逐渐缩短为3年8代;小麦亩产从津强1号 的150公斤,增长到津强14号、16号的亩产450公斤左右 ;津强系列强筋春小麦品种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20多年来 ,时晓伟和团队全身心投入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研究工作。截至目前 ,共选育出14个强筋高产春小麦品种 、7个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 。

  走出实验室 ,记者跟随时晓伟来到位于天津市武清区 的冬小麦育种试验田。“冬小麦早已浇完冬水,进入‘冬眠’时间。”看着泛着青色 的麦苗,时晓伟说 ,让小麦高产 ,既要有良种 ,也要科学种植,精心管理,“要关注气温 、降水等情况 ,加强实地踏勘 ,及时弥补麦田裂缝 ,防止麦苗受冻 ,确保麦苗春季返青 。”

  接下来这一个月,时晓伟还要深入农村,给基层农技人员及麦农授课,讲解麦田管理注意事项 。“只要能让小麦丰收 ,把小麦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再苦再累都值得。”时晓伟说 ,2023年春天,具有高产 、强筋、抗病特性 的津强14号、16号小麦将投入小面积生产示范,“我对这两款品种 的种植前景充满信心。”

  党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时晓伟表示,将继续扎根一线加强良种技术攻关 ,助力小麦优质高产,助力农民增产增收。(记者 武少民)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