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_- MBA智库百科 - 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
55世纪2023-10-18

55世纪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中国蚕业科学研究世界领先 “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中新网重庆12月20日电 题:中国蚕业科学研究世界领先 “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中新网记者 钟旖

  “我们正着手启动‘超级蚕’育种计划 ,希望以育种上 的跨越,助推蚕桑产业实现向仲怀院士提出 的‘重回经济发展主赛道’ 。”在实验室内忙碌 的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是中国蚕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已接连发布多个重要成果。10月 ,代方银团队完成种质资源“千蚕基因组计划”,发布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率先创建“数字家蚕”基因库,将中国蚕学研究推进到分子设计育种阶段……中国蚕业科学研究持续保持世界领跑地位 。

图为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在实验室内指导工作。 周毅 摄图为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在实验室内指导工作 。 周毅 摄

  这样 的成果何以取得?窥一斑而知全豹 ,代方银向记者谈起从事家蚕遗传学研究的30年。

  代方银1969年出生于贵州一个农村家庭,亲身经历磨砺,让他深知“农”为民之本的重要性。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主动选择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 ,并于1993年毕业留校 ,在现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向仲怀及前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的培养下,从事家蚕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为蚕学发展执灯前行。

  “当时,身边人都说我‘掉进了苦海’,但我并不觉得 。”代方银介绍说 ,保护家蚕品种资源 ,是所有家蚕研究的基础 。为保存好蚕品种,彼时他常年待在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资源库内 ,像养育孩子一样照料蚕宝宝 ,同时收集 、鉴定、诱变及定向改造家蚕。

  至世纪之交,资源库内蚕的品系数从前人积累的300多种增至700多种,西南农业大学正式宣布建成世界最大家蚕基因资源库。目前 ,这一被誉为“蚕宫殿” 的“世界第一库”已占据领先地位20多年,保存着1100余种家蚕品系活体,为后期开展育种研究奠定雄厚基础。

  蚕 ,中国从古至今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家蚕育种遇到瓶颈 。传统育种方法 的局限性令家蚕的品种 、产量、性状无明显改善 ,严重限制了蚕桑产业效益 的进一步提升 。

图为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丰富 的表型多样性 。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图为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丰富的表型多样性。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代方银认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 、具有特殊性能的高价值蚕品种是家蚕育种的重要方向 ,而为“育种”破局 的前提是摸清影响家蚕育种性状的基因状况 。2019年代方银团队全面启动“千蚕基因组”计划,历时4年出炉“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据介绍 ,团队对主要来自“蚕宫殿”中的1078份蚕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度测序,囊括了目前最全面 的家蚕和野桑蚕基因组信息,是迄今全球动植物中最大 的长读长泛基因组 。简单来说 ,通过这张图,科学家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去对接表型和基因组密码。

  “这一成果将开启分子育种新纪元。”向仲怀评价说 ,如果说以前鉴定特定性状 的基因或其因果变异犹如“大海捞针”,现在可谓 是“瓮中捉鳖”。超级泛基因组提供了“精细网格化” 的“坐标”指导,行家里手可以根据育种目标,结合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分子育种手段 ,实现设计育种。

  从发展建成世界最大“家蚕基因库”到主持完成“千蚕基因组”计划 ,再到充满期待的“超级蚕”育种 ,代方银把其科研之路归纳为“三部曲”。他畅想,随着蚕桑基因组生物学成果向应用开发推进,现代蚕桑业实现转型升级后再次大力造福人类,不仅为乡村振兴、生物经济等提供新 的供给 ,也可在医学、材料学等有关国家战略需要的核心技术领域迸发出新 的作用 。

  年过五旬 ,身兼教学 、科研、管理等职 的代方银觉得自己 的时间愈发宝贵 。他坦言 ,“超级蚕” 的设计育种之路或将面临曲折 ,但只要道路是正确 的 ,就不怕用长期 的实践来检验,要努力去实现。

  “科研的本质就 是有需求导向和时代特征的创新 ,而创新就是发现未发现 、揭示未揭示 、创造未创造 。”代方银告诉记者。(完)

COP15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恢复“新十年”******

  (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恢复“新十年”

  中新社昆明10月15日电 题:COP15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恢复“新十年”

  中新社记者 胡远航 陈静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15日下午在中国昆明落幕。大会成功举办高级别会议 ,发布了“昆明宣言” ,推进《生物多样性公约》 的进程,为下一阶段会议 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评价称,“此次大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大会,让生物多样性恢复走上‘复苏之路’ 。”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了高级别政治推动力

  受新冠疫情影响 ,COP15的会期两次推迟,最终确定于今年10月和明年分两阶段举行。刚刚落幕 的第一阶段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 的方式召开,包含高级别会议 、生态文明论坛等 ,吸引来自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 ,共计5000余位代表参会 。

  在为期两天的高级别会议中,共有9位国家政要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出席了领导人峰会,119个缔约方和26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125位部长级代表和24位驻华大使出席了会议。会议规格之高 ,出席 的国家领导人之多,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历史上 是第一次。

  会中 ,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呼吁,各国要团结一致,采取务实行动,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 。要尽快采取行动,促进知识创新和惠益分享,加大资金 、技术和能力保障等。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 、COP15主席黄润秋称 ,此次高级别会议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了高级别 的政治推动力,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

  “昆明宣言”,指明新十年生物多样性恢复之路

  第一阶段会议13日通过“昆明宣言” ,这是大会 的主要成果之一 。“昆明宣言”承诺确保制定 、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 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 ,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2050年愿景。

  除此之外 ,“昆明宣言”还作出“增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所需的资金 、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各国政府继续合作推动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纳入或‘主流化’到决策中”“加强和建立有效 的保护地体系”等16项承诺。

  伊丽莎白·穆雷玛表示 ,“昆明宣言”集中反映各方的政治意愿,向国际社会发出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 的强烈政治信号。

  中国方案,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届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 。会期,线下现场还举办生态文明论坛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 :从理念到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发布“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议 。

  “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等中国智慧 ,成为此次论坛 的热频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这提升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 的引领者地位 。伊丽莎白·穆雷玛称赞,在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 、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危机方面 ,中国政府取得了非凡 的成就,这在论坛中得到充分体现。

  此外,本次会议还审议《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和《名古屋议定书》缔约方会议闭会期间 的工作进展情况等,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提出的2022年临时预算 ,为下一阶段 的会议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

  “在疫情还在蔓延的特殊情况之下 ,我们还能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进展,表明我们有能力适应变化 ,并且能够在明年举行 的第二阶段会议取得新 的进展 。”伊丽莎白·穆雷玛透露 ,第二阶段 ,各缔约方还将持续推进未决的问题,包括在昆明达成兼具雄心 、务实和平衡 的框架,制定与框架匹配 的金融支持和机制等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