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 - 55世纪
55世纪2023-01-31 16:05

广西 :农民从“靠天吃饭”到“靠技生钱”******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光明日报通讯员 夏姚

  “这本‘种植百宝书’,我经常拿出来翻阅。”拿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笔记本 ,广西龙胜泰弘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凤权不禁感叹,“我虽然有十多年种地经验,但想要真正发展好种植产业 ,还是得懂技术、懂管理,这就要多参加培训学习。”

  邓凤权是广西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班的学员 。经过专家培训指导后 ,他种植的百香果收获期从两期增长到三期 ,每亩增收5000元 。“有了技术保障,再加上管理到位、销售渠道稳定 ,合作社带动周边500多家农户种植罗汉果 、百香果3000多亩 ,帮助175户脱贫户增收。”邓凤权自豪地说。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是世界银行结果导向型贷款广西扶贫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部分 。“通过组织农民参加职业培训,为贫困地区培养视野广阔、懂知识 、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让他们更有底气开启现代化农业新篇章 。”该项目负责人说。

  “我们村土地资源丰富 ,有麻竹 、泉水鱼 、柑果等特色产业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村民带来新 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增收渠道多、后劲足 ,真正让大伙儿体会到劳动可致富、技术能生钱 。”玉林市博白县浪平镇六江村党总支部书记廉祖旺说 。

  博白县实施“星期天工程师”合作模式,邀请了解农村、熟悉农业 、贴近农民且具有实践经验 的教授学者、乡土专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设讲座、驻点村屯,把脉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建设和村民增收致富 。通过培训 ,传统农民变新型农民 ,种植养殖技术得到提升 ,休闲农业知识 、互联网现代农业知识得到增强 。

  在浦北县龙门镇陈皮生产基地,一筐筐柑橘皮在阳光下散发着阵阵清香。“我们这里素有‘扁柑之乡’美誉,非常适合大红柑生长 。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涌现出一批从事大红柑产业的种植能手和陈皮营销好手。”浦北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兴财介绍 。

  “我们村从1984年就开始种植大红柑,现在种植面积3000多亩,2021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 。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及科技人员送技术下乡帮扶,大伙儿一技在身 、信心满满。”龙门镇林塘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容家良告诉记者 ,目前全村有100多户种植大红柑,8户年收入超百万元。

  浦北县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 ,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突破口 ,借力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推动人才进村、入户 、下田 ,把创新技术注入田间地头 ,为基层农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 。

  由于不是传统柑橘种养区,马山县乔利乡三乐村农民种植技术参差不齐。为此,马山县邀请了科技专家 、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授课,教授学员柑橘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市场分析等知识。

  村民韦明京通过培训后,一跃成为沃柑产业基地种植管理小组组长 ,负责传授小组成员沃柑种养技术 。“我以前主要种玉米、稻谷,收成没有保证;自从学习柑橘种植技术后 ,现在每个月都有3000多元的固定工资收入 。”韦明京高兴地说,自己从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变为“按月领薪” 的新型职业农民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主要包括农业和农村服务 、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通过培训,农民掌握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了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 ,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马山县委常委、副县长 ,广西驻村工作队马山县工作队队长涂坤明说 。

  据介绍,世界银行结果导向型贷款广西扶贫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1745人,完成总目标值的104.36% 。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5日 06版)

55世纪

(新春走基层)新生代“宁波帮” 的新春愿景:“通关”更要通民心******

  中新网宁波1月25日电(记者 项菁)“新的一年,希望有更多香港青年到内地走走看看,特别是到我 的家乡宁波创新创业 ,寻找更广阔 的天地 。”作为新生代“宁波帮”,香港同胞忻伟高近日受访时说 ,他非常看好内地发展,并期待“通关”之后,民心更相通 。

  1月8日 ,香港与内地实施首阶段“通关”。得益于“通关” 的便捷高效 ,今年春节 ,忻伟高和家人也从内地回到香港过年。对于长期致力推进甬(宁波简称)港交流交往的忻伟高而言,“通关” 是莫大 的惊喜 。

  宁波与香港血缘相亲、文缘相近 、商缘相融,涌现了王宽诚 、包玉刚 、邵逸夫等一大批“宁波帮”人士 。多年来,一代代“宁波帮”走南闯北发展实业之时 ,亦为甬港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父亲到香港发展实业后,又时常回到宁波 ,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比如我 的祖籍地云龙镇冠英村有一个永正公园,那是我爸妈30年前捐赠建设的 。”忻伟高坦言 ,父母对宁波 的感情很深,为传承父辈精神,忻伟高也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推进“甬港双城记” 。

  2005年忻伟高加入香港甬港联谊会,参与两地交流活动。2015年起,他担任世界中华宁波总商会会董、副秘书长 ,希望凝聚世界上的宁波籍商人,推动宁波现代化发展 。也就 是这一年起,他每年4月率领香港高中生团队赴宁波交流 ,走访宁波帮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王阳明故居等地 。

  “其实 ,香港学生对内地不够了解 。经过实地探访 ,他们对内地有了新认识,对宁波印象也有所改观 ,这就是交流的意义。”忻伟高称,“受疫情影响 ,这个交流活动暂停了3年 ,我们已经在商讨今年4月重启事宜。”

  在此过程中,忻伟高也越发感觉到,促进两地交流 ,“牵线搭桥”非常重要 。

  这与“宁波帮”精神不谋而合。在忻伟高看来 ,“宁波帮”是一群“走出去”又“走回来” 的宁波儿女,他们都有一颗“帮宁波”的心 。不过他也谈到,如今“帮宁波” ,已经不单单是捐钱捐物,“帮”的含义很广,包括推介宁波、促进宁波与外界联谊联络等各领域 。

  担任宁波市政协委员也 是忻伟高参与宁波建设的一种方式。六年的履职,使忻伟高与宁波发展“同频共振” ,他还数次提出“鼓励香港人到宁波发展”的建议。

  “宁波 是一座很有人情味的城市 ,是一片创新创业 的热土。虽然我没有在宁波出生 ,但对故土的情感不断增强。”在忻伟高看来,宁波与香港最主要的交集点就是“人” ,他希望各方积极搭桥 ,“增进两地人员往来 ,促进心灵相通” 。(完)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