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55世纪
55世纪2023-01-31 16:05

55世纪

做好政法网络舆情工作的十大创新思路******

  寄语

  随着网络技术 的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各类社会思潮 、现实矛盾、群体情绪汇聚网络空间交互影响 ,网络舆论场愈加复杂多变 ,依法妥善处理网络舆情、降低负面事件的冲击与挑战 ,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 是各地政法机关的本职要求。因此,不论 是信息公开 ,还是热点回应,或 是政策发布,最终目 的 是弥合分歧 、减少误读 、促成共识 、增进公信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 的舆论场 ,政法机关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增强能力水平 ,提升舆论认可度和满意度 。

  1 合法性原则需摆在首位

  随着法治思维深入人心 ,舆情处置 的法治思维显得更加基本且必要。“依法办理”这一舆情处置关键之道所要求 的“规范执法、依法处置”是影响舆情走势最重要的因素。政法机关唯有在依法处置 的前提下,在发布内容 、时间 、节奏等技巧之“术”上采取针对性 的舆论引导措施,方能确保舆情态势能快速走出困境。“依法办理”既是舆情处置的关键之道,也 是舆论引导 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政法机关不能做好依法办理这个“最先一步”,舆论引导和社会面管控这些技巧之术将成为“无本之木”。

  2强化舆论阵地意识

  在新媒体时代 ,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 、最前沿 ,大量 的网络热点背后其实是社会思潮 的较量 。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代表 的新兴舆论阵地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一些负面思潮 的叙事逻辑从宏观转向微观,常常聚焦公众的日常生活 ,通过采取煽情的路径触发舆论共情心理 ,导致一些偶发 的热点个案被上升到政治、法律 、意识形态等制度层面 。因此 ,舆情应对不仅成为舆论引导重要手段 ,更应成为争夺舆论主导权 的前沿阵地 。政法机关需要强化意识形态敏感性,依法依规处理好网络舆情,及时消除个案被舆论场赋予 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3树立网络空间共同体意识

  随着热点事件 的复杂性增加及周期延长 ,跨系统舆情的连续多年呈现上升趋势 ,舆情处置工作不再限于某一家政法机关,甚至不限于某一地政法系统 。从舆情发酵过程也能看出 ,舆情治理不止于一家单位、一个地区的责任 ,执法司法权威与公信力覆盖整个政法系统 ,一旦某地舆情回应不力,舆论负面情绪会波及并延伸至相关体系内部。换句话说,所有公权力部门都可能面对“塔西佗”陷阱 ,这就要求舆情处置部门也要树立“共同体”意识。正如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以法官 、检察官 、律师、法学家为核心 的法律职业人员所组成的特殊 的社会群体,全国各地政法机关需要树立全局意识和协作精神 ,共同应对舆论压力,共同维护执法司法公信力 。

  4认清舆论场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在舆情工作中,无论 是负面舆情处置还 是正面宣传工作 ,风险意识一直 是政法机关强调的要点,需要充分了解相关工作潜在 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更具靶向地采取措施 ,推动工作呈现实效 。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研判相关风险时 ,不仅要知其然,提高防范意识,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当前舆论环境充分的了解 ,进而做出精准 的风险预判及研判 。只有看清热点事件背后所附着的社会思潮 、舆论风向 、议题“靶点”,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在舆情发酵阶段做出精准研判,在舆论引导阶段明晰重心所在。例如 ,近年来接连出现多起与“女权”相关案件 ,其中四川女子“拉姆”遇害案 、成都女子饭馆劝烟被泼水等事件均引发极端女权 的罔顾事实的“狂欢”。对于这类带有明显议题特征案件,政法机关就不能以普通案件对待,需要及时预判舆论炒作点和舆情敏感点,增加回应引导工作 的针对性和预判性 ,以免被炒作势力钻空子 、揪辫子。

  5适应新媒体时代工作需求

  当下我们正处在短视频时代 ,网络热点舆情事件通过短视频的传播增加了发酵速度与烈度 ,“发酵快而急”“小事闹大闹炸”的趋向十分明显 。而一旦舆情发酵 ,涉事政法机关面对全网舆论的关注压力,常常会出现回应处置不及时而被网民追打的局面。因此面对舆情急速发酵的情况,如果政法机关还按照往常思路,层层上报等审批 ,网络舆情已经升级恶化 ,很容易错过了回应舆情 的最佳时机 。对此,政法机关需要形成适应网络时代 的舆情工作思维 ,在发现、上报 、研判 、处置 、引导等各个环节建立常态化方案,在突发舆情出现后能够从容不迫 ,不落后甚至能够跑赢网络舆情 的发酵速度。此外,在工作方法上,政法机关也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分析方法 ,不断提高舆情工作 的主动性和及时性,重视舆情溯源和关键节点追踪,找到舆情推手和背后力量,在应对舆情时更加从容。

  6重视情绪管理与疏导

  后真相时代,感性主导理性 ,情绪先于事实 。网络舆情实质上 是社会不良情绪的富集 ,负面舆情 的爆发很多时候 是由负面情绪点燃的,舆情最终能够平息也多 是因为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 。对此 ,政法机关一方面 ,在舆情风险研判时需要考虑社会情绪 的影响,以免踩中“雷区”引火烧身;另一方面,在舆情回应处置过程中,同情当事人的不幸遭遇 ,关照事件背后 的公众情绪,能够有效引导舆论理性表达 。例如,2021年5月29日晚,南京新街口发生一起男子驾车撞人并持刀捅人的事件,其中有市民见义勇为被刺伤引发网民关注 ,在案件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公安对见义勇为人士表达敬意,表态要加强排查整治、严打违法犯罪行为,相关部门专门介绍了“胖哥”救治情况 。一系列表态及做法既回应了公众“好人有好报” 的朴素情感,也满足人们对公共安全 的期盼 。相反 ,缺乏情感关怀 的通报案例也不少,类似“领导高度重视”“受害者情绪稳定”“情况不便透露”常常招来嘲讽批评 ,删帖 、封口更 是堵住人们释放情绪的渠道 ,必然适得其反 。

  7不回避舆情 、不盲从舆论

  舆情并不都 是真实 的民意 ,被流量操弄 的伪舆情和假民意 ,具有迷惑性 ,虚高热度容易令政法机关手忙脚乱,一不小心就被舆情带偏,脱离依法依规处理的原则和底线,反而使自身负面缠身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网络舆情处置中出现“按闹分配”“不上热搜不解决”等不良倾向,变相鼓励了网络水军和自媒体制造舆情倒逼官方处置的现象 ,其中 的反转舆情不仅滋生网络暴力加剧舆论场失序风险 ,还消耗政法机关的精力与公信力 。因此 ,政法机关对于热点事件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兼顾法理情 的有机统一 ,确保处置工作经得起舆论检验和时间检验 。

  8建立舆情风险研判会商机制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成为公众对现实社会情感和态度 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政法舆情作为网络舆情 的一个重要分支,也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建设而备受社会舆论的重视 。在舆论看来 ,政法工作代表着公平正义 ,由此引发 的舆情能否有效处置也与公平正义密不可分。因此,各级政法机关在出现涉政法舆情后,其应对水平较之以往也有了明显提升。但要看到 的是,政法机关在面对千差万别的涉政法舆情时,仍将重点放在“应对”二字上,缺乏对舆情本身生成发酵的原因深入分析 ,在回应、引导和处置层面无法采取针对性措施 ,这也就导致出现回应缺乏重点,引导方向出现偏离等情况,使得舆情并未因“应对”而平息。因此,政法机关在处置涉政法舆情时 ,需将重心放在如何做好回应 、引导工作上,而非简单停留于“应对”层面 。

  9强化有效信息供应原则

  突发事件发酵速度快、信息量集中 、话题扩散频繁,在信息真假不明 、传言流行 的时候,公众最希望看到来自官方 的声音和态度 。可以说,舆情工作 的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在于信息供给到位不到位。如果官方信息供给不透明、发布不及时,网民根据舆论场现有信息 的误导或自身想象,很容易产生先入为主 的判断,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挑战 。尤其 是在自媒体时代 ,发声权 的全面下沉令更多人具有“发布者”的能力,足以影响整个舆论场的信息供给格局 。因此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法机关作为处置主体 ,需要坚持高效率 、高质量、动态化 的信息供给方式,尽力放大己方 的声量与覆盖面,压缩“竞争者”的影响力。此外 ,在处理热点事件 的衍生舆情或二次舆情,由于此前的舆论势能积蓄 ,舆情再度喷发时 的烈度与广度可能更胜以前 ,更需要处置部门准确掌握公众情绪、精准回应舆论关切,以稳定 、有效、及时的信息供给稳定社会情绪 ,进而进行舆论引导。

  10坚持舆情工作闭环思维

  闭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有效的舆情管理,形成一个连续 、封闭的处置回路 ,确保舆情处置体系中 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衔接 。当前 ,政法机关对于舆情 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组织了专业力量进行网络舆情监测,为防范敏感信息发酵成热点事件发挥出重大作用 。但 是 ,目前在实践中 ,各地相关部门仍有“重开头轻后续”的处置倾向,即舆情发生之后或者发现舆情苗头之后 ,基本都能比较迅速地介入并作出回应 ,能够从程序上完成政务公开的基本“规定动作” 。但 是首次回应之后,后续处置往往不太理想。一旦舆论关注度降低,网民被其他事件吸引而不做关注 ,那么涉事部门很容易转而放任舆情“敞口” ,导致风险持续存在 。因此 ,良好 的舆情处置工作应当建立健全 的闭环舆情机制,做到从预警发现到处置善后的全环节覆盖。具体而言 ,就 是在整个处置过程中,政法机关需要密切关注事件发展动态 ,加强舆论场信息和网情民意 的收集 ,对公众的关注焦点和诉求出现的新变化保持敏锐的感知度 ,并及时作出审时度势的处置和反馈,以实情工作促使舆情降温。

  (作者 :法治网舆情中心 编辑:彭晓月 刘思源)

部分需求提前透支 新势力车企1月销量集体遇冷******

  截至2月2日 ,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 、极氪等车企披露了1月销量情况 。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 ,叠加新能源车“国补”2022年末退出 ,部分需求提前透支 ,2023年1月新能源车销量环比大幅回落 。其中,零跑销量环比下降87%,小鹏销量环比下降54% 。

  业内人士表示 ,随着“国补” 的退出 ,地方补贴或成为刺激新能源车消费 的主导 。同时,新能源车企降价,将带动终端销量增长。

  销量环比回落

  比亚迪 、广汽埃安等传统车企以及“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1月销量均环比回落 。从造车新势力阵营看,“蔚小理”变成“理蔚小”。

  1月,理想交付汽车15141辆,环比下降29% ,销量超蔚来和小鹏之和 。蔚来 、小鹏分别交付8506辆、5218辆,环比分别下降46%、54%。

  哪吒汽车交付6016辆,环比下降22.8% ,超越小鹏位列新势力交付榜第三 。哪吒汽车为2022年新势力销量冠军 。

  此外,赛力斯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885辆,环比下降70.6%,同比增长38.78%。

  极氪和零跑下滑较为明显 。1月 ,零跑共交付汽车1139辆 ,环比下降86.6%,同比下降85.9%。极氪1月交付汽车3116辆,同比减少11.7% ,环比减少72.5% 。极氪表示 ,经过21天停产升级,极氪智慧工厂已于2月1日复工 。

  传统车企方面,比亚迪和广汽埃安依旧保持较强竞争力。1月,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15.13万辆 ,环比下降35.7%,同比增长62.4% 。根据乘联会预测数据,1月新能源汽车零售36万辆左右 。比亚迪占据超40% 的市场份额 。

  此外 ,广汽埃安1月销量依旧过万,达10206辆 ,环比下降66%。

  车企“以价换量”

  对于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回落,业内人士表示,受补贴退坡和春节假期影响 ,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整体数据弱于正常表现 ,但仍属乐观 。

  对于1月销量环比降幅较大的原因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达到了一个瓶颈阶段 。前期,新能源车型涨价过多,订单较少 。而特斯拉等头部企业降价 ,消费者出现观望情绪 。

  业内人士表示 ,特斯拉 、小鹏、赛力斯等车企采用“以价换量” 的模式,有望进一步拉动2月销量。

  赛力斯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1月赛力斯部分车型降价幅度达3万元 。随着活动 的持续,AITO问界系列车型的订单稳步增长 。

  2月2日 ,蔚来宣布降价促销,2022款ES6和ES8降幅最高超10万元。北京蔚来直营店 的销售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活动从2月1日开始,不过优惠10万元 的车型比较少 。ES6和ES8裸配车型的优惠力度分别为5万-6万元 、7万元左右,选配越多,价格越优惠。”该销售人员坦言 ,此举主要 是为了拉动销量。

  此外 ,广汽埃安和五菱汽车等推出了限时优惠政策。

  东莞证券表示 ,多家新能源车企陆续宣布降价,有望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回暖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 ,经济复苏和头部新能源车企降价策略一并发力,将带动汽车终端销量增长,2月会有所体现。

  利好政策频出

  近期,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频出 ,部分城市延续此前促消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

  《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 的小客车 ,并购买纯电动汽车 的 ,给予每辆车10000元 的财政补贴。

  海通国际认为,各省市相继出台政策,如对上年补贴延期或推出新一轮购车补贴 。2023年 ,地方消费补贴或成为刺激汽车消费的主导。华西证券表示 ,2023年车企将继续改善供给,多款重磅新品将交付 ,包括蔚来ET5猎装版 、小鹏G7、理想L7等。新势力车企推出优质供给,交付量有望向好 。

  展望2023年,东莞证券研报显示,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度,预计全年销量增速虽放缓 ,但仍将实现快速增长 。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