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500-大发500
大发5002023-01-31 16:05

网课如何持续助力教与学******

  有序恢复线下教学活动后

网课如何持续助力教与学

光明日报记者 姚晓丹

  1月6日 ,在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第433场新闻发布会上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了近期起草的《北京市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方案提出非疫情流行时,学校 、幼儿园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 。

  而随着期末的临近,全国多地高三、初三年级已经有序恢复线下教学活动,教育部近日印发 的《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也明确提出,无疫情学校要开展正常线下教学 。

  从2020年初 的“停课不停学”开始,线上教育已伴随师生三年,进行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线上教育实验”,在反复实验与磨合中 ,在线教育将从“应急之举”走向长远之计。

  北京市东城区某校初中二年级教师张宇还记得,2003年非典肆虐 的时刻,他作为教师代表为停课的学生录制“电化教学视频”,方便学生在电视上收看。今天 ,将近20年过去了 ,信息化早已如影随形 ,成为学习 的必备工具。但张宇觉得,在反复磨合中 ,学习的双方依然没有完全适应在线教育所带来的改变 。未来,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线上教育如何优化调整,更好地融入日常 ,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网课如何持续助力教与学

2021年10月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四小学教师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上课。新华社发

  三年磨合 ,仍有一些师生感到不适应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于线上教学,不少人仍说感到不适应。

  学期结束 ,北京市东城区学生家长方林因为孩子 的成绩未达到预期 ,不太开心 。方林告诉记者 ,他 的情绪来自女儿的变化。线上教学开始后,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回到密云老家生活 。“推开门就 是山,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我本意 是‘耕读传家’ ,孩子闲暇时可以适当劳动锻炼 ,谁知道孩子只剩‘读’了,根本没时间‘耕’ 。”方林说,“大女儿上初中二年级,每天7点准时要坐在书房的电脑桌前,一坐就是一天 ,吃饭都要我们做好了送到书房 。每天早上7点打开摄像头点名,只有中午能休息一会儿,下午接着上课 ,晚上还有自习。这样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 ,我觉得学生 、老师、家长三方都非常疲惫,但 是学 的知识却掌握不牢,为什么设备先进了,学习却更难了 ?”

  手续烦琐 , 是家长们反映 的第二个难题。从2020年启动线上教学开始,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王先生已陆续添置了打印机 、平板电脑、直播云台等。

  王先生告诉记者 ,自从孩子上网课之后,“打卡”的各项任务都落在了自己身上 。“老师在群里发完学习资料后,打印 、督促预习、完成作业都 是家长 的任务 。比如体育,老师让我们用一个软件打卡做广播体操,但 是那个软件只能对着一个角度拍,一旦不小心动了一下 ,就只能重新开始 ,为此 ,我给孩子买了个直播时用 的‘云台’设备保持稳定。再比如体育课要学的‘旭日东升’武术操 ,体育老师只能远程介绍要点 。孩子想要练得标准 ,需要家长一点点指导 ,耗费不少时间。美术的画画作业,音乐 的唱歌视频都需要家长掌握相关知识 ,现在当家长太难了 ,所有课程都要消化吸收。”

  “碎片化”“知识掌握不牢”是北京市西城区小学二年级家长李云(化名)的直观感受。“老师们都很负责 ,但 是直播课如果家长不在身边 ,孩子自己学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后来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开始利用做好 的短视频教学,这样家长可以在工作之余带着孩子一起看短视频,知识就掌握得牢固一些。”李云说。

  但是,慢慢地,她发现孩子只会做题,不知道基本步骤 。“比如语文课的生字 ,孩子会写 ,但是笔顺不对。数学题孩子会做,但是讲不出来。我觉得这 是知识过于碎片化 的原因,老师批改完作业会告诉家长,让家长指导修改,家长放下手头的工作 ,把正在玩的孩子叫到身边改作业,孩子改完了 ,家长再拍照上传 ,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两到三次 。我觉得,这样 的教学方式,孩子只能记住答案。”

网课如何持续助力教与学

2022年11月22日,江西鹰潭市高新区第十二小学学生在上音乐体验课 。曾志凡摄/光明图片

  线上教学宜“放养”不宜“圈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 ,即使家长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吐槽,但还 是有一些家长发现 ,孩子确实在线上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

  北京市西城区小学五年级学生黎麒的妈妈发现,自己孩子做作业 的效率 、成绩都有明显提高 。她认为,最大的功臣是黎麒的老师。“线上教学绝对要比线下付出更多 的耐心 ,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很认真负责,课堂提问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基本上每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所以课堂秩序很好,孩子走神的情况很少 。而且 ,每次小测验,她不仅给出成绩,还会给我们出一份比较详细 的报告 ,包括哪些知识点掌握得比较薄弱等等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于晓冰讲授初三语文课,他告诉记者 ,在他 的课堂上 ,很少要求学生打开摄像头。“我从初中一年级开始 ,就告诉同学们 ,学习 是自己的事 ,要为自己负责。而且我反对只关注成绩,育人比提分重要 。在家里学习,家长已经很焦虑了,如果老师再有焦虑情绪 ,家校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 ,这样 的后果是 ,家长和老师一起‘鸡娃’ 。千万不要形成家长和老师一起‘对付’孩子的结果 。”

  经过课堂提问、测验等 ,于晓冰发现,孩子们 的学习效率呈稳步上升 的趋势,他觉得,线上“放养”比“圈养”更易提高效率。

  北京市东城区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刘瑜也渐渐摸索出上网课 的诀窍 。她发现,老师每次上课都要先播放教学视频 ,先总结一节课的知识点。“这和线下上课 是一样 的 ,在学校的家长日时 ,我听过老师 的线下课,他们也 是先播放教学视频。不同的 是 ,线下课的教学视频之后 ,老师开始强调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线上课的时候 ,这些重点老师用播放PPT表现。其实 ,孩子能不能掌握牢固 ,全在这些要点上 。线下老师可以‘耳提面命’,线上我就先把PPT存起来 ,然后反复给孩子强调 。这样和老师打好‘组合拳’,孩子的成绩就能提升上去 。”

网课如何持续助力教与学

2022年1月5日晚,广西东兴中学一名老师在家为学生上网课。新华社发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为何线上教育 的“磨合期”比想象中要长?中关村学院学术委员会原负责人吕文清认为 ,这 是由于老师和家长关注的评价体系不同。

  缺少面对面的教学之后,老师关注到 的是孩子 的作业 、成绩等成果数据,家长看到 的却 是孩子整体的成长和精神面貌。测量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老师关注的是学生收集资料 的能力 、完成作业的能力、自主学习 的能力等 ,家长关注的是孩子更为细节 的变化,“所以,家校在此时就会产生一些矛盾”。吕文清说 。

  同时,吕文清认为,线上教学 的支柱内容在于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上网课 的效果肯定不如线下教学。”吕文清说,“学生自己要会学习 ,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老师则 是提供资料 、提供点拨 的辅助者 。”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学习 的目的是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从而成为他们 的一种素养和思维方式 。但 是解决问题 的能力不仅是答题 的能力 、也不仅是写作业的能力 。现阶段,不少教师没有分清两者 的区别,也没有分清线上线下教学 的异同,只是简单地利用自己 的经验把线下教学搬到线上。”吕文清告诉记者 。

  吕文清认为,近年来,教育部把教师线上教学的技能纳入教师的基本技能中,混合教学成为常态 ,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小学教师 。

  在线下,学生即使学习程度不同,老师面对面授课的时候可以查漏补缺 。“但是在线上,孩子们家庭环境不同 ,对课程理解程度不同,对资料 的掌握程度不同,至少需要多准备40%以上 的个性化内容 ,这部分内容老师有没有把握住,考验着授课质量 。”吕文清说 。

  同时,他认为 ,教师备课的整体资源 的个性化程度也亟待提升。“这些资源应该是研究者和研究型教师提供,而不是海量的教学资源让教师自主选择 。比如优质教学资源的认定上 ,最棒 的中小学授课视频并不是所有 的教师都能拿来就用,那些教学视频都是只针对本校学生的 ,如何个性化定制 ?有 的教师只能用教学视频的引子部分 ,但 是他们无法把视频重新剪辑、组合 、制作 ,这就无法获得真正适切的资源。”吕文清告诉记者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线上教学更需要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的提升。“从近两年中高考成绩就能看出 ,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足够强 ,他们在线上学习的效率能够优于线下。因为他们在自主研究中能随时得到启发和引导 ,这正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07版)

大发500

用独特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 :郭春方(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一级教授 ,北京2022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设计团队负责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2022年,举世瞩目 的北京冬奥会 、冬残奥会中 ,艺术设计将“中国式浪漫” 的民族风带向国际 ,真正做到在全球化语境中生动地表达“中国性”。令海内外民众感受到 ,中国设计 是一门能够生动阐释中国美学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 的生机与活力的艺术语言。

  早在北京冬奥会 的筹备过程中 ,北京冬奥组委在会徽 、吉祥物 、奖牌 、场馆 、开闭幕式等全流程设计环节中,充分融入中华文化元素 ,提炼民族文化符号 ,对新时代中国文化意象进行解读 。为时代画像 、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在记录时代风采 的同时 ,通过奥运赛事 ,突破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下人们的认知差异 ,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魅力、传播中国特色审美价值体系。

  设计语言展现文化价值 。近些年来 ,奥运会吉祥物作为承载着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与主办国文化形象 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及各主办国 的关注与厚爱。如今 ,吉祥物已不再 是单一 的公共符号象征,更转变为一个承载着主办国文化精神 、地域特色 、民族品格 的视觉文化符号。

  2019年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正式发布 。它从一个普通的红灯笼,变为一个担当着使命职责的北京冬奥会的使者 ,设计团队先后为“雪容融”的灯笼形象加入了雪 、如意 、鸽子、天坛 的形象 ,融入了剪纸 的元素 、发光的寓意和中国正月十五“雪打灯”的美好愿景,为红灯笼赋予文化内涵 、注入奥林匹克精神、融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

  “冰墩墩”和“雪容融”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的吉祥物 ,先后随“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随“嫦娥五号”登陆太空,受到全世界民众的关注与喜爱,出现了“墩融难求”“过夜式排队”的抢购热潮 。

  据国际奥委会发布的《北京冬奥会市场营销报告》 ,在特许经营方面,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相关特许商品的销量占全部特许商品 的69%。时至今日,“冰墩墩”和“雪容融”仍是深受各年龄段群众喜爱 的奥运吉祥物 ,“一户一墩”“一户一融”仍 是人们热议 的文娱话题,其周边文创产品在官方销售平台多次售罄脱销 ,在产生深远文化影响 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小觑 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 。

  设计创作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设计 是具有传统美学精神、艺术哲学思想与民族文化内涵 的时代产物,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面貌与审美趣味 的文化沉淀 ,是能够服务于国家需求并引领结构创新 的艺术符码 。

  艺术与设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 的 ,也 是悄无声息沁人心脾 的。“来时迎客松 ,别时赠折柳” ,在北京冬奥会 的开幕式上,耀眼 的烟花以享有“国宝”之称的黄山迎客松图案绽放在鸟巢上空,向世人展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美好品格;闭幕式上 ,伴随着“人生难得 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的悠扬音乐 ,舞蹈演员生动演绎“折柳寄情” 。

  开幕式倒计时短片中,每一秒钟对应着一个节气 、一句古诗 的设计,令观众眼前一亮。作为我国历史悠久 的农业耕作时序 、节令习俗,二十四节气记录着四季 的更迭和时光 的变迁, 是在百姓物质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民俗文化产物;闭幕式上,依照中国民间“虎头鞋” 的设计造型 ,以十二生肖为设计元素,打造了十二辆生肖造型的冰鞋车。孩子们推动着冰鞋车在赛场滑动,车轮滑动 的痕迹钩织起中国结的造型轮廓。二十四节气与十二生肖 的设计巧思前后呼应 ,中华文化元素令世界瞩目。

  中国作为主办国,在冬奥会 、冬残奥会不同环节的设计中 ,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创新运用冬奥资源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冬奥会这一载体 ,实现了全球范围的广泛传播。《北京冬奥会市场营销报告》数据显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了历届冬奥会收视人数的记录 ,全球共有20.1亿人观看,相较4年前的平昌冬奥会观看人数,增长5%。在文化的传播与输出过程中,冬奥会注重中国语境和国家文明的坚守 ,注重全球共识性与民族个性 的融通,为世人带来了高度 的美学享受 ,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绰约风姿。

  优秀的设计创作 是传承中华文明 的艺术介质,是叙述中国美学的时代标识,是承载民族精神 的文化载体 ,具有文化联结作用 。北京冬奥会在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层面所带来 的深远影响 ,令我们更加坚信,新时代的设计创作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坚定不移地践行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与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将目光聚焦于大气磅礴的民族故事,创作具有家国情怀、体现民生情怀 、能够完成宏大叙事的艺术作品 ,产生中国艺术 的影响力 、感召力和塑造力 ,令世界看到、听到、感受到更加生动、真实 的中国。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8日 13版)

查看原地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500地图